名商 名家 名士 名师 名医
名将 名门 名记 名厨 名角
名企 名校 名院 名所 名行
名队 名店 名车 名盘 财富
名牌 名画 名字 名作 名特
名吃 名酒 名烟 名茶 指数
名城 名镇 名居 名胜 名言
博客 故事 先模 画家 书家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王树国   谭旭光   郎景和   程皓:   李锦:   

《瘸腿石敬塘》

  • 作者:陈红晓     来源:中国名网     发布时间:2023-12-31

      中国名网消息 由《小说选刊》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小说笔会征文大赛评选工作近日结束,于海内外作家、文学爱好者的大量来稿中,经评委会认真细致的初评、复评和终评后,陈红晓创作的作品《瘸腿石敬塘》荣获短篇小说类二等奖。 
  《小说选刊》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的国家一级文学期刊,自创办以来,便以其文学性、公正性、权威性赢得了广大文学爱好者及作家的喜爱,成为我国当代小说创作的摇篮,并入选“2008—2009年度文学刊物十强”。 
      《瘸腿石敬塘》为陈红晓数年前旧作,描述了一位身有残疾的山村教师办学的既辛酸又辉煌的经历。文笔清新质朴,故事感人至深。


附:
瘸腿石敬塘
一 
  晓荷要去北京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优质课大奖赛了。晓荷是在省里获了优质课的冠军才去全国大奖赛的。她代表的是全省、全市、全县,更代表了他们山村小荷实验小学教师的优质课水平。因此,去北京之前,在学校电教室里反复演练她的参赛课《荷花》。县、市教委的领导都来关注她的演练,适当地给予指导。然而这一节演练,校长石敬瑭非让全校老师都参加听课。学校老师们都知道校长石敬塘这几天表现得极不开心,平时就不善言谈不苟言笑的他更显得像一块硬石头,硬得腿好像也有点跛了。使全校师生们一见就心里“抖”地紧张一下,心想这老头刚干完美事不久,又怎么了?前一段时间,校长石敬塘和晓荷到省里参加优质课大赛,刚好,山村小荷学校里出了点事,觉得有必要请教一下校长石敬塘,就打石敬塘的手机。当时是三年级的数学教师贾梦打的手机。起先贾梦不愿打。是语文教师李守才非让他打的,说他的声音在电话里好听。贾梦打了半天,通了,却没人接。李守才就在一旁督促她锲而不舍地打。终于有人接了,然而接电话的不是校长石敬塘,是优秀青年教师晓荷,且晓荷传过来的声音娇喘兮兮。贾梦说非要校长来接,有要事要报。校长的声音很快传过来,且也是一片喘息声,不是晓荷的娇喘,而是大喘,呼呼歇歇的:“贾……贾梦,有……有……有什么……有什么事?”贾梦愣了好半天,这种声音她一听就明白了,她是过来人,什么没经见过。贾梦心想,怪不得校长对晓荷那么好,自己的课上得那么好,不让去,却让晓荷……男人事业一成功,一有了钱,没有不变坏的。贾梦心里顿增一层嫌恶,一边敷衍一边说李老师有话对校长说,急忙就把手机递给了李老师。贾梦心想:“也让李守才听听!”挤眉弄眼儿地看着李守才接电话。李守才看情形不对劲儿,拿着电话一听心里立马就明白了。李守才有一种窥视天机的惶恐。打完电话,李守才和贾梦还互相埋怨,贾梦说:“我说不想打吧,你非让我打。”其实,贾梦此时有一种抓住敌人小辫的喜悦。李守才相对忠厚,说:“这……这……”李守才说:“这事千万可别对外人讲,只有咱两个知道!”
  谁知他们俩不知道谁就立马走了风,校长石敬塘和晓荷的风流韵事很快就在校园里暗暗流传开了。这条暗流原本是不向着校长石敬塘和晓荷流的,就是偶然遇到他们俩了,也会立即绕个弯儿转过去。尽管如此,校长石敬塘还是知道了,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知道的,是无意间走到人背后听说了?还是怎么的。
  人到齐后,校长石敬塘并没有立即让晓荷讲她的优质课《荷花》。而是首先开了个会。石敬塘一手抚着他的造型像奖杯一样的铁质茶杯,埋头坐着,慢慢抬起头来,神情从未有过的庄重。他轻咳了一下,电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这日的开会,不比往日。往日开会之前几分钟,电教室里都乱嗡嗡的,今日都知道校长不高兴,他们也心里有点紧张。不独是因为有上边的大领导在场,主要是觉得有事情要发生。尤其是贾梦,内心很复杂,狂跳得厉害,她都不敢看校长一眼。李守才不错眼地盯着校长石敬塘,他心说:“今天倒要看看校长怎么说。”晓荷坐在前排的一边,低着头在看她准备要讲的课,对眼前的一切毫不关心。她的世界里只有她的优质课《荷花》。一个清俊青年女教师,那么瘦,看之让人怜。
  好,现在开会。”
  说话的不是校长石敬塘,而是市教育局万副局长。声音沉稳、有力,一听就是位市里来的大领导,望之俨然。
  就是这个会上,万副局长道出了一个不为人知的,令人做梦也梦不到的,也令人震惊和万分感动的事实……
二 
  石敬塘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山民家庭——石花村,也就是现在山村小荷实验学校的邻村。这里四周高高低低起起落落零零散散的土窑洞,袅袅的炊烟,坑坑洼洼九曲十八弯的盘旋山道,跑几里担一桶水的山民,真是贫穷啊,那时候的山民都是苦水里泡出来的。
  他们山村小荷实验学校的教师们也不知道他们的校长石敬塘其实是个残疾人,甚至在校任教十来年的老教师也从没想到过,只是觉得他们的校长从来不会着急,走路慢慢腾腾,不慌不忙,很有魄力,很稳重的样子。其实,校长不是不想走快不会着急,他实在是不能走快。他总怕别人看出他的缺陷。他总是把自己最刚强的一面呈现给人家,他努力走到和正常人没什么两样。就这也是他不知忍受了多少痛苦、磨难一步一步锻炼出来的。他天生一腿粗一腿细,一脚大一脚小一边好一边坏,且坏的脚向里勾得厉害。小时候走路都非常吃力、困难,长辈们看他这个样子,都为他的将来上愁。可是石敬塘自董事后,就开始在走路时咬着牙,忍着痛进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自我矫正……
  石敬塘凭借着他坚强的意志、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终于在表面上看来和正常人没什么两样了。腿粗腿细脚大脚小,不脱裤子不脱鞋,谁也看不出。
  他说他必须得和别人一样地站着,不被别人小瞧,而且要做得比别人更好。
  由于这些特殊的原因,石敬塘比别人思想更丰富,思考的事情也更多。因此他从小就是孩子头儿,别看他身体不好,孩子们没有不俯首帖耳听他的,因为他说的都是对的。一群小孩儿下午放学往山坡上割草,忽遇一灰兔从面前躲闪“飞”过。便齐声呐喊着放下镰刀、铲子朝兔子追去。小孩子动作快,身法灵便不亚于兔子,这群小孩儿像撒开的大网一样兜住兔子。兔子仓仓皇皇,忽东忽西,突南突北。小石敬塘不能跑,也急得什么似的。他艰难地一崴一崴爬到山坡顶的大板石上,眼似流星,手拿小铲子大禹治水似的,一会儿用铲子指着那里,嘴里大声嚷着:“那里那里,你们两个包抄过去!”一会儿用铲子指着这里:“这里这里,往这里跑了,你们三人围住它!”“大树后边,都过去”“石头缝里去了,快快!”这群小孩便随他的指挥左包右抄,围追堵截。此时的石敬塘就像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令他兴奋的是,灰兔子朝他这边跑过来了,猛然看到了他,又急忙掉转方向。他从腰间飞快地拿出弹弓,一石子打过去,正中兔头。兔子“吱哇”一声栽倒乱石堆里。“打住了,打住了!”“敬塘打得真准!”呐喊着欢笑着向兔子飞跑过去。石敬塘收了弹弓,脸上露出胜利的笑,慢慢下了板石,一崴一崴地向伙伴们走去。孩子们说:“敬塘打住的,让他拿回家补补腿吧,看他见天走路多难!”都说:“给敬塘给敬塘!”小敬塘开心地说:“这是大家的功劳,不是你们撵到这里,我哪能打住?咱支了柴烧烧吃吧!”说得大家都赞同,正想解解馋,好久没吃过肉了。那灰兔子从昏迷中省过来,弹腾着,还想跑。
  石敬塘从小就爱学习,他想他一定要刻苦用功,他身体不行,可以在别的方面超越别人,无论多么艰苦,他都要争第一。那时候,他就有这股子狠劲儿。
  他果然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都是年年在班里学习第一名。他的才华,周围无人不佩服。不少漂亮女孩对他含情脉脉,有的背地里还给他塞情书。公社有个副书记还托人到他家为自己的女儿提亲,因为那女儿死死活活地喜欢年轻有才华的石敬塘。然而石敬塘毫不动心,一个一个地都拒绝了。弄得家里人也都不理解,甚是恼怒,说:“就你这身体还想找啥样的媳妇呢?人家那是看得起你,不要不认识自己!”哥哥也酸酸地说:“就是!”
  石敬塘独自一个人默默承受着。他自己心里另有一套实在的想法。他想这些确实都是好姑娘,那么喜欢自己,自己是很感激,但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身体真实情况,一旦知道了,恐怕心上受不了,和自己日子过不长。还是找个一般一点朴实一点,自己能配得上,能和自己过一辈子的女孩为好。
  后来,石敬塘果真就找了一个朴实得连一个字都不认得,长相很一般化的女孩做了自己的妻子,也就是他现在的妻子,结发妻——这些当然是后话。
  且说石敬塘此时读书上学的苦,家里本就艰难,兄妹三四个,爹爹早丧。整个家就是靠身体单薄的妈妈和比他大四五岁的大哥哥撑着。他的兄妹几个都是一边学习,一边帮家里干活。稍长,学费都是他们自己上山砍柴卖钱换来的。就石敬塘那身体,多不容易啊!上高中的时候,他㧟了自家漤的柿子到集上卖。因为他还欠着学校的学费没有交啊!那是天还不亮,灰蒙蒙的,由于他惦记着这件事,睡不着,他早早就起床了,那时也没有表,不知道几点了。他想不能误了晨集,必须得赶上个好时候,把柿子全部卖出去,卖个好价钱,自己的学费就看这篮柿子这个集了。他摸黑就上路了。集市在唐庄,也就是公社所在地,离他家八里地。那时的山路比现在更是难走多了。弯弯曲曲,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弄不好绊住个啥磕你个血糊淋啦。公社所在地,石敬塘自然是知道的,但是天太黑了,连个星星都没有。磕磕绊绊艰难地走着,还在九曲十八弯的小山道上迷了路。这里的人们都说这叫鬼迷心窍。他就鬼迷心窍了。他深一脚浅一脚,转啊转,怎么也找不到路径。膝盖磕破了,手脚被荆棘扎出血了,鞋踢着石头蛋,也裂了口,他从人家红薯地拽了红薯秧缠了缠,继续摸索。他想他一定能找到路径的,他必须得赶集把这篮柿子卖了,交上学费,否则他都没脸再去上学了。他咬着牙,忍着疼……,他东一探,西一摸,居然来到了弥佛寨。弥佛寨是战乱年代为防止土匪修筑的,全是用石头砌成,像座古堡垒。寨墙上瞭望口、炮楼,依然完好。这个弥佛寨石敬塘很熟悉,他在这里玩过很多次,他很喜欢这个先人留下的遗迹。来到弥佛寨,石敬塘大吃一惊:怎么我来到了弥佛寨?弥佛寨在东北,唐庄集市在西北。他觉得自己真是昏了头,走岔路了。这时他也实在走不动了,就坐在旁边的大石头上歇息。他想等天亮一些再走,那时也辨明方向了。可是约摸坐了好大一会儿,天还不亮。他急了,就站起来前行。这一次他没再迷方向,天上的星星也出来了,一闪一闪地给他照着路,陪伴着他,还有北斗七星给他指引方向。
  他唯恐赶不上个好时候,误了晨集。他紧赶慢赶,终于到了唐庄,这时天依然没有亮,集市上当然一个人也没有。他想是不是来得太早了?他出嫁的姐姐家在唐庄。他想,就先去姐姐家吧,姐姐家在西街,他叫开了姐姐家的门。姐姐惊奇地说:“你干啥敬塘,来这么早?”石敬塘回答了,姐姐心疼地说:“还早着呢,先进来睡会儿等天亮再去吧!”石敬塘心想只有这样了。他把㧟的柿子搁在门前吃饭用的石台上就进窑屋睡觉了。走了这么远的路,经了这么多的磨难,他也是实在是累了。一躺倒,他就睡着了。他自然不会睡过头。天一亮就醒了,还没等姐姐叫他。可是当他一走出窑屋门,他就傻了,嘴张着再也合不拢了。因为他看见他㧟了这么远的柿子又脏又烂地撒落一地。篮子也脏脏地反扣在一边。原来当他睡去的时候,不知谁家的猪过来将他的柿子给拱吃了。他的心也变烂了、碎了,也被那可恶的猪给吃去了,他好长时间不知道疼……
三 
  石敬塘就是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后,整个人变得沉默寡言了,性格显得更为内向了。整日走路也低着个头,总像沉思默想着什么事。要说文化大革命给他留下了什么,这些即是吧!
  石敬塘并没有因那篮柿子被猪啃了而辍学,他是个好学生,学校也舍不得,品学兼优的学生都是热爱国家热爱毛主席的。石敬塘那时也是满脑子这些好东西。只是伟大的毛主席那时犯了迷糊,被四人帮特别是妖婆江青所蒙蔽,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江青一伙那时变成了党和国家的化身。那时的石敬塘才二十来岁,哪会知道那里边的猫腻?他年轻的头脑就是满脑子的热爱,一心想的就是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保卫党、保卫毛主席,谁跟毛主席作对,就是他石敬塘的敌人,党叫干啥,就干啥,毛主席指哪儿,咱就往哪儿,党会有错?毛主席他老人家会有错?那时也停止了高考,高中毕业也就毕业了。幸运的是石敬塘被派到了村小学里教书,凭他的知识,凭他的头脑,凭他的热情,凭他在伙伴们心中的地位,文化大革命一开始他就起来了,成了全区的造反派头头。毛主席说的造反有理,造反光荣。
  那时候他领着革命小将们“闹革命”抓走资派真是热火朝天。他现在还觉得他那时的胆量真是比天还大,这个地方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没有不知道他石敬塘的,都知道他那时是造反派头头,很厉害。他之所以厉害那都是因为他自己认为是给毛主席干事,为国家干事,是在从事一项光荣的革命事业。当然,也有他处处争先不被别人小瞧的思想隐含其中。他身体不行,但骨子里就是有种犟劲儿的。大凡杰出的人物内心里都是有种犟劲儿的,正是这种犟劲儿才使他(她)成就了一般人难以成就的事业。
  他曾斗到过区委书记刘献。
  刘献是当权派,石敬塘是造反派,势不两立。造反派贯彻中央革委的精神,横扫一切。刘献的老婆常戴一副银手镯,你说他们两口子不是走资派是什么?生活作风问题、思想意识问题、政治路线问题。于是石敬塘就上报县革委罢免了刘献区委书记的职务,将他们两口子关进了牛棚。抄家、揪斗、游街。石敬塘那时干得很认真,没有丝毫的私心。他领人抄没的家产全归了公,他本人绝不贪占一点小便宜。他不是那种道德败坏灵魂丑恶的造反派头头,在他们那里,他是很有学问的青年教师,骂人都不带脏字的。他揪斗区委书记刘献,也弄的刘献无话说。
  石敬塘说:“知道为什么批斗你吗?”
  刘献说:“不知道。”
  石敬塘说:“你说走资派!”
  刘献说:“我不是。”
  石敬塘说:“你不是走资派,你爱人为什么总是戴银手镯?”
  刘献说:“这……她戴又不是我要她戴。”
  石敬塘说:“银手镯哪里来的?”
  刘献说:“我们结婚时孩子他大舅送的。”
  石敬塘说:“孩子他大舅是干什么的?”
  刘献说:“经商的。”
  石敬塘说:“不准私人做生意你不知道?”
  刘献说:“那时解放前……”
  石敬塘说:“这样的,可那东西是资本主义的东西你不知道?孩子他大舅就是走资派你不知道?”
  刘献想了一下,说:“是资本主义,那时也没有走资派,他只是做点小生意,开个杂货铺。”
  石敬塘说:“私人开杂货铺现在就是走资派,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刘献无语。
  石敬塘说:“她戴资本主义的东西,你作为区委书记却不去及时制止,你不是思想也被腐蚀了?你说你不是走资派是什么?你的思想应该像群众一样筑起一个铜墙铁壁。毛主席他老人家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
  此时,这位从枪林弹雨里走出来的老革命,也被石敬塘说得真像是自己犯了罪一样,仿佛自己真是思想不纯的走资派一样,点了点头说:“嗯!我应该制止他,就是工作忙没空,也应该当回事去制止她。”
  石敬塘说:“看你态度还怪老实!”
  刘献低下头说:“拥护毛主席!”
  打到四人帮后,刘献当了该县的书记,下边的人知道石敬塘斗过刘献,就停发了石敬塘的工资。刘献知道情况后,立即做了批示,补发了石敬塘的工资。刘献想:当时作为造反派头头的石敬塘还是不错的,自己一下都没挨打。造反派头头若不是他石敬塘,自己还不知道怎样呢!石敬塘那时那么年轻,受四人帮蒙蔽是很正常的,何况在那个年代,那时刘献这个老革命不也晕了吗?
  石敬塘领到工资后,感激得无可无不可,感谢党,感谢华主席,感谢县委刘书记,感谢人民。他也更为自己以前所犯过的错误深深地自责,自责自己知识与思想浅薄,遇到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其实当时他的造反派头头也没有干到底。他看中国社会越文化大革命也乱,上上下下乌烟瘴气,很多好人都被打倒了,他过去上学时的一些很好的老师都成了走资派,还有他敬爱的作家巴金、老舍,他从小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巴金、老舍一样的作家。他越来越感到累,越来越感到无力,他的腿越来越疼,他的“革命”也无法再继续下去了。那时他想,他整日和那些造反派们拿《毛主席语录》乱套一气,搞的什么呀?难道这就是革命?
  后来刘献调到宝丰,因爱人盗卖宝丰酒的机密,两口子双双下狱,他爱人盗卖的机密还不是从他嘴里盗的吗?石敬塘敢于刘献大度补发工资之恩,还专门跑到宝丰狱中看他。
四 
  此后,石敬塘便潜心他的教育事业,有一种赎罪的心理。他想应该吸取他以前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经验和教训,教育好下一代,使他们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头脑,有独立思考辨别是非的能力,真正成为建设国家的有用人才。
  恢复高考后,他以地区前几名的好成绩考上了大学。上完大学后,仍被家乡的学校要回来教书育人。他从普通任课老师,到乡重点中学校长,再到乡教办室工会主席,整整干了三十年,在教学及管理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他拖着残疾的身体在教育上像早年他去唐庄赶集迷路时一样整整摸索了大半生。他整日搬着厚厚的书籍背啊背啊,苦苦地思索啊。他认为想当好一位老师就得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他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的学生当中,处级干部、厅级干部、硕士生、博士生真是硕果累累。他家族三代之内就出了十八个大学生,这在深山沟是多么惊人的数字!振动方圆上百里。其中他两个儿子大的是博士,小的也在清华大学考上了硕士。
  一九九三年,国家教委有了“素质教育”的提法,这和石敬塘正在思考的教育问题正好吻合。这一下他便霍然开朗了,老想在自己的学校里试试。可这是公办学校,他只是个学校校长,没有乡里县里的批准,哪容他“胡来”?都说:“山里的娃娃有学上就行了,提啥素质不素质的!还想挑三拣四?”石敬塘有才不得施展,也替娃娃们抱屈,心里郁闷着,便离开了校长的岗位,进了乡教办室当工会主席。当工会主席他常下去调研,这一调研,他心里更加不安了,更加不好受了,也更加坐不住了。以前,石敬塘所在的学校是乡重点,虽不比上城里的学校,但好歹也像个样子。但当他真正深入到村里,才发现这些村里的小学都是在破房子、破窑洞里安的家。比这更糟的是,老师待遇太差,白天上课,晚上还下煤窑,结果上着课上着课就睡着了。有的老师哈拉子还流多长,学生们不知悲哀地还伸头张目赤着牙笑。醒着的老师自然也好不到哪儿去,老师是懵懵懂懂,学生是迷迷瞪瞪。石敬塘沉痛地想:“这就是我们的乡村教育?”
  石敬塘初次有办学的想法源于一次和当乡长、书记的同学聚会。他们谈起当今乡村教育,白净的磨街乡书记说:“敬塘兄,还不如你办个学校,凭你的智慧,凭你在教育界的威望……”大眼的望乡乡长说:“现在北京就有私立学校,我们望乡有位煤矿矿长想送儿子去上学,一年四万元,一切手续都办好了,但临走时学校又说半年不许看孩子,他们无法接受,就又把孩子带回来了。”楚乡长也说:“就是,敬塘兄要是办个学校,凭他的教学经验,真是造福乡里……”以后几位每每见面又提说此事。
  这时的石敬塘心里还有点打鼓:“国家到底允不允许办私立学校?”
  于是他就找有关单位打听。县教育局、市教委他都跑了,人家都兴奋地说:“行啊,好事!”可他还是不放心,别再像当年文化大革命一样……。他又跑省教育厅,教育厅的干部听了说:“你这个人办事也太不果断了。”他这才放了心。恰在这时,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在报告中专门提到了“支持民办教育,深化教育改革。”
  作为一名普通的山乡教师,石敬塘手头当然是不会有什么资金的,他供应两个儿子上大学欠下的两万元债还没办法还上呢!可这些都阻挡不了他的满腔热忱,他想作为一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他有义务让家乡的孩子受到尽可能好的教育。
  没有教室,石敬塘便租用了几间民房、窑洞。没有现成教师,他就聘用了村里一些素质好的高中生。这些高中生大都是他以前的学生,他了解他们。其中晓荷就是他很满意的学生,虽然她因身体不好,没考上大学。那些闲置在家素质好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他更是欢迎。
  四乡八里的乡亲们听说石敬塘老师办学,都很欢心,急忙送自己的娃娃来上学。有位五十来岁的壮年汉子晓荷的父亲骑着三轮带着自己的小孙孙,上面还插了一杆用红纸糊的旗,上写:“把孩子送到山村小荷实验学校是最明智的选择!”石敬塘感动得几乎掉泪,他不住地说:“感谢大家,感谢乡亲们对我的信任!”
  从此以后,娃娃们上学,再也不用跑那么多崎岖不平的山路了!
  学校成立了,有了幼儿园两个班和小学两个年级,一百三十多人,在小小的山村里不能说是一个奇迹。
  一年过后,生源再次增加,他的教室容纳不下,只有扩大校舍。
  可地皮呢?钱呢?已过天命之年的石敬塘却不服天命,拖着那条“不得劲”的腿又开始奔波忙碌了。他就是有那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
  山里大块平地不好找,但他们村岭上有一块合适。他便找到了村支书。然而村支书是个只会在村里耍横以打架闻名的颟顸货,说:“中球,地占了,咋种地?是吃饭重要,还是上学重要?不中,不中,中球!咱当支书,不能胡球弄!”石敬塘和他谈不拢。不过,邻村还有一块好地,整整三十亩的平地,也就是现在的校址。石敬塘和这村的支书关系不错,从小玩大的朋友,办事也很有眼光。石敬塘与他一说,他便爽快地笑了,说:“好事,这是给俺村造福呢!”但是还有些群众不愿意呀,见识和石敬塘他们村的支书一样,开几次会都通不过。石敬塘便买了礼物由这村的干部领着挨门做工作。好不容易都同意了建学校,但不同意卖地,租地可以,民以食为天嘛,农民将地都卖了咋能行?租吧?他们又不同意要钱,只要粮食,还有个老汉说:“钱要是哪天不行了,不成废纸了嘛,有什么用?你看先前,一会儿中央票儿,一会儿老日票儿。”石敬瑭=塘一笑,说那就粮食吧!那一些过于精明的群众又说:“粮食少了还不行呢,要是学校办不成,地也给他耽误了,他拿啥给粮食?俺还担着风险呢!”满怀信心的石敬塘终于以每年每亩九百斤小麦和他们成交。那时平原上的好地一亩一年也不过三四百斤小麦。石敬塘大气地想:“办学不就是造福乡里嘛!”——新校建成后,石花村与这村的学生入学每年每学期还减免一百元。当然,无论什么地方的学生,只要成绩好,家里确实困难的,石敬塘还有给他们全免的。
  钱的方面,石敬塘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最初他还想着去郑州打一段时间工,赚些钱回来办学。这显然是不可行的,他就把在外工作的亲朋好友列了一个单子,一个一个地上门去寻,凭他大半生的面子去借。许昌、郑州、平顶山、漯河……他跑了许多地方,可所获几乎等于零。人家又不是开工厂办公司的大款,都是些工薪阶层,哪来那么多钱?没办法,只有走政府这条路了。好在他有一批乡长书记朋友们的帮忙,这事很快得到了本乡政府、党委的大力支持,专门开了一天的会研究这个问题了。也很快又得到了本县主管教育的王学仁副县长的大力支持。王学仁说:“这可是咱县、市第一所私立学校。石敬塘的事情,就是我们共同的事情!”
  学生家长也踊跃捐款,石敬塘校长承诺:捐款一万元以上者,学生在校学习直到小学毕业学费全免。
五 
  就像武侠小说中的一样,一代武功绝顶高手经历了风风雨雨后,退出江湖,找一个差不多与世隔绝的地方,开辟一个类似桃花源的地方,作为那些走入绝境或被仇人追杀无处可逃的武林人士的避难所。石敬塘老师的新校舍建起来了,并且越建规模越大。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公寓、大餐厅都应有尽有了,又建了初级中学,又买了后山,建成五十亩的后山园林。八方闲置教师蜂拥而至。除了一些退休教师外,大部分都是落难教师。有的是原在公立学校没指标被退回家的,有的是因计划生育被公立学校辞退的,也有的是被贪官污吏投机钻营之辈排挤掉的。他们当中不乏骑士高人,石敬塘老师都经严格考核择优用之,让他们在自己的学校里充分发挥能量。石敬塘还专门从各地搜罗一些能人专家来自己的学校授课,大大充实了自己学校的师资。
  石敬塘校长特别重视对很有潜力的年轻教师的培养,和建立教育科研型学校。通过这些,使他们的教学水平都达到理想的高度。晓荷老师还和张海营老师自发成立了教学科研沙龙……这一切都使得学校科研氛围非常浓厚,完全成了省一流的现代化学校。
  石敬塘用他高瞻远瞩锐利的目光先后引进了中央教科所的“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山东的“陈雷英教学法”、河南教科所的“中小学创造力培养”、陕西师大的“诱惑探究”等课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教学方法,一种全新的“石敬塘教学法”。他的学校以德育为首,校园正中央就竖立着一尊高大的雷锋塑像,教育学生经常学雷锋。他说:“一个人再有知识再有文化,如果品德不好,对社会也不会有一点益处,反而还会有害。”他创造的“综合素质评价”,学生从中学到的不仅是评价别人,更是反省自己。这不仅对他们现在的素质培养,更对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略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所以公立学校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后,私立学校纷纷倒闭,石敬塘的山村小荷实验学校依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有个叫石赞强的男娃娃,在来山村小荷实验学校之前,就是不知学习到处捣蛋一年燃三座麦秸垛的学生。石敬塘的山村小荷实验学校是合格加特长的模式,石赞强喜爱制作和放飞风筝。一次风筝大赛中,石赞强就获得了一等奖。高高兴兴拿着奖状回家了,不想父母一见就大怒,抓住就给他撕得粉碎,严厉斥责道:“不知学习,光知玩,那个风筝一等奖回来!”石敬塘得知情况后,亲自跑到石赞强的家里,对他父母说:“别小看这风筝,通过他这种兴趣就能让他知道什么是美,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让他知道学习,为这理想去奋斗。”
  你说像石敬塘这样一位有操守有品德全身心为祖国教育事业一刻不停地奔走的残疾老人会与自己的学生晓荷做出李守才、贾梦说的那种事吗?晓荷自小身体不好,也是像老师石敬塘一样将毕生精力献给教育的人,她患了肝癌,已到了晚期,一边吃着药打着针还一边坚持上课,这除了校长石敬塘外又有谁知晓?她如今三十好几了,也没个孩子,她是把她的学生当成了她的生命啊!
  那一天在省城,在大赛前,石敬塘和晓荷去拜访一位教育名家。这位名家住在六楼,没有电梯,六十多岁的病残老人石敬塘,不可能不呼呼大喘。晓荷老师身体不好,即使正常人也保不定徒步登上六楼会不喘气。
  万副局长讲完这事,电教室里一片静默,也闻到众人浓重的呼吸声。
  晓荷老师的优质课开讲了。晓荷老师拿着书甜甜地微笑着极其优雅地走向讲台。前排的学生与后排的老师及领导们的目光随着晓荷老师的倩影与动作移动,精神随之而行。晓荷老师像优秀的导游,驾驶着小船载着她的可爱的学生们,后边也带领着满载老师与领导的大船起航出游了。
  晓荷老师像年轻的慈爱的妈妈一样,对她可爱的孩子们说:“今天我们游什么呢?你们猜猜?我说个谜语。”孩子们一听说是去看大荷塘美丽的荷花,一下子高兴坏了,禁不住手舞足蹈,满脑子的荷花。老师与领导们心里也满是荷花。这是清晨,此时浓雾变淡,仅能使船行路。晓荷老师是位知识丰富的导游,使船的行家,随着她,你不用有任何一丝的担忧。
  到了大荷塘,满眼都是轻雾笼罩着的盛开的和即将盛开的荷花,还有挺立着的花箭,和田田的大大的荷叶。如诗似幻,像一位只穿着薄纱的美丽仙女向你走来。小鱼儿忽东忽西在水中游着。
  晓荷老师熟练地引着他们的游船左拐右弯穿梭在这美丽的世界里。一路还给他们讲解着关于荷花的美丽动人的故事。孩子们一边入神地听,一边好奇地问:“老师,什么是菡萏,什么是芙蓉?莲花是不是也是荷花?还有芙蕖?”“老师,菡萏两个字怎么写?还有芙蓉?还有芙蕖?”晓荷老师便欣喜地拍拍孩子们的肩膀,赞赏地说:“你们真是些好孩子,那么好学,老师怎么会不喜欢你们们呢?”孩子们带着向往,心里很舒服。于是小荷老师就又一一传授给他们许多他们原本不知道的新东西。然后再让他们仔细观察身边美丽的荷花。这时的晓荷老师好像变成了一朵大荷花,学生们都变成了小荷花、荷花箭,使观者目瞪口呆。
  那雾越散越稀,以至于无。这时的荷花更是艳丽。太阳也出来了。大荷塘里明媚光艳。晓荷老师又忽然变成了人,一个从荷花仙座上走下来的人,孩子们也从新变回来。
  晓荷老师用无限爱心,引导他们努力感受生活,努力发现美,感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晓荷老师的生命是有限的,她流连这个充满美的世间的一切,更希望把她的余光留在人间,留在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身上。
  《荷花》一课结束了,大屏幕关闭了。晓荷老师从仙境中走出来。众看晓荷老师脸上依然荡漾着微笑,那么美丽。老师们和领导们只能用《洛神赋》中的词句来形容:“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好长时间,众人还依然在那仙境中没回过神来……
  【本篇来自作者在山区体验到的真实生活】
陈红晓简介
陈红晓,河南省禹州市人,上世纪七十年生。21岁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迄今已在省、市、国家级刊物和中国作家网、中国文学网、新华网副刊等各大权威文学网站发表长中短篇小说数十篇(部)。多次获奖,并入选多种选集,出版《小荷》、《父爱如山》、《领导力》等,首部长篇小说《一个人是如此成功的》近期将由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第二部长篇小说《彷徨与迷惘——70后》和中短篇小说集《颍河镇》数字版权签约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人民文学培训部作家班学习。做过教师、编辑、职业写作等工作,现为北京市某编辑部编辑,签约作家。

  



  网站简介   |   新闻中心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0 Mingwang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名网 通用网址:名网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   联系电话:15101061978   邮箱:sdgrb369@163.com
山东办公地址:济南市历城区黄台南路   联系电话:18653163612   邮箱:sdgrb369@163.com
鲁ICP备140251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