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商 名家 名士 名师 名医
名将 名门 名记 名厨 名角
名企 名校 名院 名所 名行
名队 名店 名车 名盘 财富
名牌 名画 名字 名作 名特
名吃 名酒 名烟 名茶 指数
名城 名镇 名居 名胜 名言
博客 故事 先模 画家 书家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王树国   谭旭光   郎景和   程皓:   李锦:   

李玉坤:环卫工心中有道爱的大堤

  • 作者:王汝辉 姜文尧     来源:中国名网-山东工人报     发布时间:2010-06-22




  今年63岁的李玉坤是文登市环卫处一名清扫女工。多年来,她始终践行“见着别人有难就想帮”的朴素情怀,执著奉献,不仅将自己清扫保洁的全部收入悉数捐出,还利用下班时间捡破烂,所得也全部捐助他人,累计捐助了十几个学生,捐款十多万元。
        “我见不得别人有难处,见着别人有难就想帮”
  1998年,李玉坤的丈夫和母亲相继去世,为给丈夫和母亲治病,她背负了2万多元的外债。当她从电视上得知长江流域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灾,却毅然拿出为女儿结婚准备的被面和棉花,连夜赶制了一床棉被,连同自己手头仅有的200元钱一起捐到了民政部门;2003年“非典”期间,她带领两个女儿一起到医院献血,捐款1300元;南方冰雪灾害,她捐款2000元;汶川大地震,她先是捐款3000元,后又资助了灾区4名特困生;今年的西南旱灾,她捐款1000元;青海玉树大地震,她手头紧巴,就向人借了3000元,添上自己仅有的200元,捐了出去……
  李玉坤对贫困学生有着一份超乎寻常的“母爱”。1999年,她在文登市春节晚会上看到了感人的一幕:十几个特困生在政府的资助下步入大学校园。李玉坤的心动了,从那一刻起她就下定决心,“哪怕自己勒紧裤腰带,不吃不穿,也要为贫困学生献上一份爱心”。随后,她把连续五年每晚挑灯做手工活攒下的1200元,连同市里发给她的2000元“十佳文明市民”奖金,全都捐给了温暖工程。2001年,在文登市妇联组织的“社会妈妈”活动中,李玉坤主动参加并资助了葛家镇生格庄的贫困生王夏。除学杂费外,每到过节或换季,她就会带着鱼、面粉和精心挑选的衣服、鞋子、水果去看望王夏。从李玉坤的住处到王夏家有20多公里的路程,为了省下3元钱的车票,她每次都是蹬着自行车去。妇联工作人员得知这一情况后,为王夏更换了“社会妈妈”,并给李玉坤在离城较近的米山镇选了贫困生作为资助对象。但没想到,好心办了“坏事”,她竟同时资助着这两个贫困生。那时,她承揽一个路段每月仅有210元收入。她动情地说:“既然接手了就不能放下,有一分能力我就要资助他们。”
  2010年4月19日中午,文登市环卫处清扫科科长柳凤海带着曲阜师范大学的女大学生康玉静急匆匆地奔向步行街,来到正弯腰扫街的李玉坤面前,对康玉静说:“这就是你的‘李玉坤伯伯’。”看着资助了自己4年的“伯伯”变成了阿姨,康玉静一愣,泪水夺眶而出,这个懂事的姑娘抱住李玉坤,哭着说:“阿姨,你太辛苦了,太辛苦了……”得知面前的姑娘就是自己资助的康玉静时,李玉坤也禁不住落泪,她抚摸着康玉静的头发说:“别哭,阿姨挺好的……”康玉静边哭边说:“我一直以为你是有钱人,一点没想到你这么辛苦,阿姨,你真是个好人……”围拢过来的路人得知实情后,莫不为这一感人情景唏嘘落泪。
  康玉静是荣成市滕家镇人,今年就要从曲阜师范大学毕业。多年前,康玉静母亲病故,父亲双目失明,在社会各界以及好心人的帮助下,她才如愿踏入大学校门,顺利完成四年学业。李玉坤便是资助她的好心人之一,自她上大学后,李玉坤每年资助她1000元。
  据文登市环卫处粗略估算,自1998年以来,她捐助过的孩子至少有14个,捐款在10万元以上,而她平均每年清扫路段的承揽费还不到6千元。
        “再让我干几年吧,让我把四川的几个孩子资助完”
  在文登市环卫处,有一张李玉坤承揽清扫工作20年的年度承揽费收入表:1990-1996年,120元/月;1996-2002年,210元/月;2004-2007年,400元/月;2007-2009年,600元/月;2009年至今,760元/月。这样收入的人本身便可以成为捐助对象,她却在用微薄之力大方地捐助别人,并一捐而不可收拾,直到“裸捐”、到举债捐。
  李玉坤对他人很慷慨,对自己却很吝啬、很苛刻。她二十年如一日,立足平凡岗位,认定了“路面就是我的脸面”,靠着一股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用一双不知疲惫的“铁脚”和粗糙的手扫出了一条条示范街、样板路,获得了省建设系统劳模、省环卫系统先进个人和威海市劳动模范等一系列荣誉称号。为表彰激励先进,文登市建设局奖励她5万元,前年,文登市推行大龄居民养老保险,环卫处领导和同事们建议她拿出这笔钱投保,以解后顾之忧,一问才知道,这5万元早被李玉坤一分不留地先后捐助了贫困生。
  随着捐助对象和捐助款额的增多,李玉坤微薄的收入早已不能支撑如此大数目、大密度的捐款,她只能“克扣”自己,过着清贫的生活。盐水泡米饭、馒头就大葱是她的家常饭。她极少买衣服,多年前的一件紫红色外套是她惟一一件正式服装,逢开会、拍照时才拿出来穿。
  李玉坤有两个女儿,虽都已成家,但生活并不富裕。在大女儿身体不好、小女儿借钱经营小摊铺的时候,她不但没有帮忙,反而向女儿借钱捐助别人。没有得到母亲的任何帮助,可女儿们是理解她的。她们对母亲说:“不要向别人借钱,只要有,我们借给你。”
  环卫处考虑到她岁数大了,也劝她回家养老,并“吓唬”她说:“你再这么下去就要以超龄辞退你,你要考虑考虑。”这可真吓坏了李玉坤。为此,她多次找市环卫处副主任周振兴,苦求留下。除了离不开她热爱的清扫工作之外,李玉坤还需要这份活来支撑她的公益捐助。她急得直说:“再让我干几年吧,让我把四川的四个孩子资助完了。我说了资助,不能半途而废啊!实在不行,我就是拾破烂也要资助他们读书!”
  其实,为了支撑自己的这些善举,李玉坤早就开始捡破烂了。多年来,她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下班后沿着回家的路拾荒一小时。在她的院子里,堆满了捡来的硬纸板、矿泉水瓶、塑料碎片等,每天回家后再整理分类,所得收入都用于捐助。2005年夏天的一个晚上,9点多,李玉坤像往常一样,在步行街走完最后一个来回便赶着自行车回家,一边走,一边捡破烂,半路上下起了雨,走到城北一座漫水桥时,雨势加大,河水漫过桥面,不断地冲击着李玉坤,她推着自行车驮着一大袋子垃圾,摇摇晃晃,举步维艰。
                “我曾得到社会的帮助,就应回报社会”
  李玉坤的这种热心公益事业、执着无私的奉献精神,近乎“疯狂”,很多人难以理解。有的人说她傻,说她有心理问题。但冷漠、嘲讽和误解都不能动摇李玉坤,因为她有自己的幸福坐标,她常说“工作要和高的比,生活要和低的比”、“别人过好了我就感觉好”、“只要能动我就要去帮别人”。正是有了这种信念,她无论顺境逆境,始终能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把热心奉献给工作,把爱心奉献给他人,把真心奉献给社会。
  有一件事李玉坤现在说起来仍忍不住抹泪。那是1993年的一天,上小学的女儿回家说学校组织春游,要10元钱车票。李玉坤有10元钱,却不能给女儿,因为这仅有的10元钱,是她们一家人半个月的生活费。她对女儿说:“闺女,咱不去吧?”女儿哭着问:“为什么别人都能去,我不能去……”面对女儿婆娑的泪眼,李玉坤一把抱过女儿,娘俩一起哭。
  她说:“我最难的时候,连10元钱都拿不出来,我知道难的滋味。”那时李玉坤的丈夫患严重的肝肾脾综合症,母亲也卧病在床,一家五口人仅靠李玉坤120元的清扫承揽费和丈夫80.5元的病退金生活。因为没有柴草,曾经三天举家无炊,啃冷馒头。就在李玉坤一家陷入绝地之时,李玉坤的丈夫吕道海所在单位——山东曲轴总厂伸出援助之手,帮他们筹集了巨额的医疗费。1990年,为方便给丈夫治疗,原来住在葛家镇北石山头村的李玉坤找到原文城镇柳林村支书于正水,想在这个村落户安家,了解到她的难处后,于正水二话没说就给她安排好了住处和落户事宜……每每说起这些帮助过她的人和事,李玉坤念念不忘,感激不已。
  正是缘于这份感激,李玉坤执着奉献,爱心弥坚,她说:“只要还能动,我就要资助有困难的人。”李玉坤是坚强的,因为她的心中筑有一道爱的大堤。这博大深厚的爱支撑她走过风雨,走过艰难。



  网站简介   |   新闻中心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0 Mingwang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名网 通用网址:名网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   联系电话:15101061978   邮箱:sdgrb369@163.com
山东办公地址:济南市历城区黄台南路   联系电话:18653163612   邮箱:sdgrb369@163.com
鲁ICP备140251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