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商 名家 名士 名师 名医
名将 名门 名记 名厨 名角
名企 名校 名院 名所 名行
名队 名店 名车 名盘 财富
名牌 名画 名字 名作 名特
名吃 名酒 名烟 名茶 指数
名城 名镇 名居 名胜 名言
博客 故事 先模 画家 书家
2024年05月09日 星期四
王树国   谭旭光   郎景和   程皓:   李锦:   

大槐树的传说

  • 作者:郭北铭     来源:冀鲁郭氏网     发布时间:2023-12-25

        古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洪洞这里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
 
      元朝末年,元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加之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仍,终于激起连绵十余年的红巾军起义。元政府予以残暴的镇压,争域夺地的殊死之战时有发生,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朱元璋参加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部,他英勇善战,才能出众,被郭招为婿。郭子兴病死后,朱元璋统其军,经过长达22年的明初统一战争,终于攻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元末战乱的创伤未及医治,明初“靖难之役”又接踵而至。朱元璋的四子燕王朱棣与明朝建文皇帝在山东、河北一带进行了长达三、四年之久的大战。造成“春燕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少人烟”。史书上记载,华北这块地方“青辚白骨”,“怵目惊心”,满目荒凉。而在元末明初战乱时,蒙古地主武装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的“表里山河”——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
 
      明朝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组织了数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冀鲁系郭氏先祖与太原、平阳二府的泽、潞、辽、沁、汾五州,洪洞、赵城二县共计一万户人氏一起于明永乐二年九月分别迁移到北京、河北、山东、河南。
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鹳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穷家难舍,故土难离。要去的地方再好,也舍不得世代居住的故乡。人们恋故土,念亲人,生离死别,肝肠寸断。晚秋时节,槐叶凋落,老鹳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们临行之时,凝眸高大的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鹳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鹳窝。为此,大槐树和老鹳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
 
      山西洪洞县距鲁北古黄河冲积平原,有两千里路。移民们几十个人为一组,扶老携幼,肩扛手提,在官人的伴随下往华北平原上走。一路上都是移民,有哭的、有病的、也有倒下的,每天走两个驿站约五、六十里。出发时喝几碗菜粥算是早饭,中午、晚上两个玉米面饼子一碗干菜汤。从山西洪洞出发一路东行,郭家兄弟就这样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地在渤海之滨的鬲津河畔落了户。
 
      传说当年移民时,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他们的手绑起,然后用一根长绳联结起来,押解着移民上路。在押解过程中,由于长途跋涉,常有人要小便,只好向官兵报告:“老爷,请解手,我要小便。”次数多了,这种口头的请求也趋于简单化,只要说声“老爷,我解手”,就都明白是要小便。此后“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词。
 
      为避免迁入地的不稳定因素,官方安排移民实行了同姓同宗分路而迁的办法,致使迁入山东境内的郭姓人居处分散,因此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同宗兄弟们很难取得联系。冀鲁系郭氏在迁入鲁北若干年后才逐步相互得知对方下落,后来他们以同迁郭姓为一世始祖,修成《郭氏族谱》。
 
      迁民到了新的居住地点,一片荒野,只好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建屋造房,开荒种地,不论干什么,都会联想起故乡的山山水水。为了寄托对故乡的思念,大多在自己新居的院子里,大门口栽种槐树,以表对故乡的留恋和怀念之情。有些移民到迁徙地后,以原籍命名村名,如北京郊区有赵城营、红铜(洪洞)营、蒲州营、长子营等,表明这些居民是当年从赵城、洪洞等地迁去的。
 
      明初从山西洪洞等地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如此大规模有组织的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明政府推行移民垦荒振兴农业的政策,其目的是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边防巩固,社会安定。
民国二年,宦游山东的贾村人景大启告老还乡后,集资在洪洞古大槐树处修建了碑亭、茶室等。亭虽不大,但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精巧玲珑。亭中竖立青石碑一座,刻有“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大字。碑亭背面,刻有碑文,简述移民事略。亭前靠西一侧,建有茶室三间,以备寻根游人歇憩品茗,茶室楣匾题字为“饮水思源”。碑南二十余米处建有牌坊一座,横额雕刻着“誉延嘉树”,另一面刻有“荫庇群生”。大槐树公园的祭祖小屋里贴着一张“古槐后裔姓氏表”,该表上共有四百五十姓,供奉着他们的牌位,这些都是六百年前移民到全国各地的移民后裔经过搜集整理、公诸于墙的,以便寻根查询。近年来,大陆民众竞修家谱,海外同胞寻根祭祖,纷纷查询自己同大槐树的血缘关系。
 
      在这里还流传着一些有关迁徙的故事。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命山西巡抚张锡銮率卢永祥第三镇兵进攻山西革命军,所到之处肆意抢掠。到洪洞后,士兵来到古大槐树处,纷纷下马罗拜,互相传言:“回到大槐树老家了。”不但没抢掠,而且将财物供施于大槐树下。大槐树“御灾抗患”之功为人们所称道。
 
      悠悠六百多年过去了,汉代古槐已不复存在,消失在历史的风尘之中,而同根孳生其旁的第三代槐树,则枝叶繁茂,充满活力。槐乡的后裔已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四百多个县,有的还远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全国有近二亿人口为大槐树移民后裔。
 
       遥想当年祖辈们扶老携幼,离乡背井,在频频回首遥望大槐树和老鹳窝时,洒下了多少伤心泪,愿大槐树与海内外同胞永远根连根、心连心。



  网站简介   |   新闻中心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0 Mingwang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名网 通用网址:名网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   联系电话:15101061978   邮箱:sdgrb369@163.com
山东办公地址:济南市历城区黄台南路   联系电话:18653163612   邮箱:sdgrb369@163.com
鲁ICP备140251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