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刊文:福建离天津有多远?
- 作者: 来源:中国名网 发布时间:2010-08-01

福建与天津。
一南一北两个省市,因为福建省党政代表团的造访而有了“零距离”深度接触。
记忆中的天津始终是不温不火,甚至有点沉寂。然而7月中旬在天津短短几天的采访彻底改变了记者的印象——高标准、大手笔的规划与建设,让天津城市面貌脱胎换骨,“天津速度”造就了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快速推进,一座新城魔法般崛起在渤海之滨。
天津之行在带给记者冲击与震撼的同时,也带给记者以思考:天津发展的最大动因是什么?福建与天津发展的距离有多远?天津能办到的,我们办得到吗?
福建与天津,同处东部沿海,同处改革开放前沿,分别肩负着加快海西建设与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国家战略,近年来经济发展都有着不错的“成绩单”。天津创造了“天津速度”,福建则迈入GDP万亿行列。然而,天津确实有许多经验值得福建学习与借鉴。
天津发展气势逼人。在加快海西建设中,福建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即便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经济外向度很高的福建,2009年的GDP增长依然达到12.0%。但是,天津的发展速度比福建更快:2009年GDP增速为16.5%。今年上半年增长达到18%,增幅居全国第二。而作为天津发展新引擎的滨海,今年上半年GDP增长高达26%。
如果算人均水平,2009年全国省市中,天津人均GDP为62403元,居直辖市第三。福建人均GDP为33051元,列各省区第七。国务院《意见》要求,福建要赶超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实现这一目标任务依然繁重。
天津转变方式很快。发展速度快是因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快。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天津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他们以“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发展新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着力打造高端产业、自主创新和生态宜居“三个高地”。城市迅速壮大,高端产业形成支柱,着力打造成为继深圳、浦东之后,中国经济的又一新增长极。
相比较而言,我省的一些中心城市建设相对滞后,辐射带动作用不够强;在产业发展上,尤其是在制造业发展上,高水平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够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还比较明显。
天津发展后劲十足。在新一轮的跨越发展中,以滨海新区大开发大开放为重点,天津始终瞄准高端产业、新兴战略性产业,以及大项目、好项目。2007年至今,天津陆续开建100项重大工业项目,总投资达5029亿元,超过1950年至2006年的总和。这种开发开放速度还在提质、增速。仅滨海新区,将在3到5年内投资1.5万亿元打响滨海开发开放攻坚战“十大战役”,其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十分强劲。反观福建发展,要实现新的跨越,显然需要更多的龙头项目、新兴区域来带动。
采访中,记者一直在思考:天津做到的这些,福建有条件做到吗?答案是:有!
因为对比两地,发展各有优势,各有强项。
论发展空间,天津有地,但很多地是从盐碱地上开发出来的。福建地少,八山一水一分田,但福建依然有许多可以上大项目的地,还有山有海可以科学开发造地。即便有的地方地较少,我们也创造了飞地工业的办法破解用地难。至今,福建没有一个大项目因地少而落不下来,着急的是项目,尤其大项目好项目不多。而且,福建海域辽阔,港口多,其中许多是难得的天然深水良港,发展临港工业条件为世界少有,只是我们海的优势、港口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效应未能凸显。
论地缘优势,天津是北方老工业基地,产业基础好,紧挨首都,城际列车车程仅半个小时,可便捷利用国内最高端智力资源;福建则与台湾只隔一道浅浅的海峡,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旅居世界各地的闽籍华人、华侨达800多万,在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方面,拥有亲缘、血缘这根扯不断的纽带。有的同志感慨羡慕天津靠北京和央企近,大项目多,但在现代交通条件下,空间距离的制约因素正在弱化,天津能争取的资源,福建也能争取,关键是各自环境的营造,是否具有吸引力。近年来,在加快海西建设中,已有70多个国家部委和央企与我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这个优势,需要我们进一步发挥。
论文化优势,闽南文化作为延自中原的移民文化,包含中原文化、古越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神韵和精髓;福建人性格中兼具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与探索求先的开放性。“天津速度”令人钦佩,福建爱拼会赢,在改革开放中也有过诸多先行先试的创举。现在,两地开发开放都上升到国家战略,都有了先行先试的“尚方宝剑”,敢闯敢试加快发展正当其时。
毫无疑问,天津能做到的,我们也完全有条件做到。
今天,面对区域经济发展百舸争流的新态势,福建勇于审视自身,正视不足,知难而进,向天津学习,进一步开阔视野,解放思想,这本身就宣示着加快发展的坚定信心与坚强决心,就是吹响赶超跨越的新号角。
为了这种赶超和跨越,我们要认真学习包括“天津经验”在内的国内外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借鉴它们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有效做法,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与紧迫感,强化“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的意识。而在敢于看到差距的同时,更要看到发展的机遇与优势,激发奋起直追的勇气,激发更加昂扬斗志,要勇于打破思维定式,别人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别人没做到的我们也可以做到,过去没做到的现在应当争取做到,全面谋划自身跨越发展之路。
福建与天津在发展上的距离,正如到天津学习考察的同志所言:福建与天津距离近2000公里,坐火车要30个小时,动车通了要10个小时,乘飞机只要两个半小时,关键看我们以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以什么样的速度、以什么样的心态去追逐。
福建发展不仅应当,而且完全可以快些、更快些——
因为福建地处东部沿海,始终引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走在思想解放的前沿。海洋文化造就了福建人爱拼敢赢、胸怀世界的胸襟。开放的意识、开放的心态、开放的眼界、开放的思维,已经融入福建干部群众的血液中。在海西建设中,我们打造出了以“6·18”、海峡论坛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创新与先行先试平台,闯出了加快发展的新路。可以说,我们并不缺乏先行先试的勇气与胆略,这是推动福建跨越发展的最重要的精神动力。
因为福建加快发展,机遇当前。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福建省加快海西建设给了我们加快发展以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厦门经济特区扩区、平潭综合改革实验区大力推进、福州大都市区和厦漳泉大都市区加快构建……都为福建新一轮跨越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因为福建跨越发展基础具备。福建GDP总量突破万亿,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转变方式,亮点频现。我们在大项目建设中有石化产业集群迅速崛起的成功范例,在推进城镇化中有上杭古田镇、沙县西郊村等一批成功的典型,在发展速度上有十大新增长区域的加快突破。专家表示,如果一个地区的人均GDP超出了4000美元,这个地区就已经步入了中等发达地区的门槛。当前,我们正处在积蓄能量、提速发展、加快壮大经济总量的重要节点上。
古语云:蓄势既久,其发必速。把天津的经验学深、学透,对标赶超,赶超跨越,当前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字:干。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发出推动福建跨越发展的动员令,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全省大干150天,实施“五大战役”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八闽大地正掀起比学赶超、加快发展的建设热潮。我们坚信:天津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